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

Dr. Eye Chen Online

www.dreye.net.tw

早產兒為什麼需要做眼科檢查 2020.01.15



健康E世界

 視網膜血管要到胎兒36~40週左右才會發育完全

太早出生的嬰兒,體重未滿1500公克,或未滿32周出生的嬰兒,身體很多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而在眼睛方面,因為視網膜血管還未發育完,有造成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嚴重到失明。

這是由於胚胎在發育時,眼球的視網膜血管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由視神經處向周邊發育,一般要到胎兒36~40週大左右才會發育完全;因此當胎兒提早出生,血管的發育就會中斷。

早產兒需要使用高氧氣供應呼吸,但這又容易造成視網膜病變

另外,由於早產兒需要使用高氧氣供應呼吸,但氧氣的使用又容易造成血管增生引起玻璃體出血, 這就是所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視網膜剝離與失明,且兩隻眼睛都會受到影響。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會造成眼底視網膜的血管發生扭曲、膨脹、走向異常,嚴重時會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產生,若新生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就可能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

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是受到多重因子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早產,尤其懷孕週數越小、出生體重越輕,則產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會越大。其他可能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氧氣的使用及其時間與濃度、呼吸暫停的次數、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內 CO2 含量、是否有輸血過、敗血症、早產兒呼吸窘迫症……等。

早產兒最在出生後四至六週做眼底檢查

不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很難由臨床表徵觀察出來,因此建議:所有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或是懷孕週數小於32週的早產兒、出生體重低於2000克曾接受高濃度氧氣或病程不順利者這些高危險群一定要檢查,檢查的時機則是在出生後四至六週最好。

正因如此,早產兒出生後,眼科專科醫師做眼底檢查是十分重要的,及早發現問題,就可立即給予適當的治療。通常兒科醫師會聯繫眼科醫生至嬰兒加護病房中來進行嬰兒的視網膜病變的篩檢,檢查的過程必須要散瞳,再用間接眼底鏡來檢查周邊視網膜血管的健康度,一旦發現有出血或眼底血管增值性病變的情形,醫師可當機立斷做雷射,或是在眼底注射藥物,再嚴重的話甚至需要做手術。

健康E世界

雷射與冷凍治療

目前的研究發現,雷射與冷凍治療對於第三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即已出現不正常血管增生,皆有相當高的成功率,約百分之九十的小朋友在治療後,都能逐漸好轉。

至於何時還要回診追蹤?通常會由眼科醫師與小兒科醫師和父母做出院後的回診,安排回診追蹤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早產兒即使沒有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長大後產生高度近視及散光的屈光異常、弱視、斜視及青光眼的機會,仍然比足月誕生的寶寶來得高,因此建議定期至眼科檢查追蹤,才是保護早產兒眼睛的最佳方式。

 

3C護眼達人陳瑩山 黃斑部病變 乾眼症 飛蚊症 眼中風 白內障 老花眼高度近視 糖尿病眼底病變 青光眼 夜盲症 3C眼 

上一頁 | 回消息列表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