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

Dr. Eye Chen Online

www.dreye.net.tw

糖尿病易引起眼部病變!防失明,血糖不要降太快 2016.01.08



 【早安健康】

在台灣,糖尿病不僅年年位居十大死因前幾名,人數更是不斷攀升。國內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有一百五十萬名糖尿病患,盛行率約占八%,且隨著飲食生活型態改變,越來越多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案例,發生於成人及青少年,年輕化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 

台灣中老年人失明主因──糖尿病眼部病變

隨著國人保健觀念的提升,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要去看內科醫師,患者也知道要定期回內科追蹤血糖,但卻容易忽略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特別是眼睛。事實上,糖尿病對人體最嚴重的影響在眼睛,統計也證實,糖尿病所引起的眼部病變,是台灣中老年人失明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認為,糖尿病或許應該改名為「糖眼病」,因為第一個受害的常常就是眼睛。 

糖尿病對眼睛會造成那些影響呢?一般人最常聽到的應該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但糖尿病對眼睛的影響可不只視網膜,幾乎眼睛的每一個部分都會受到糖尿病的「波及」,可能引發的病變包含︰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提早老花、青光眼、白內障、虹彩炎、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視神經水腫、眼部肌肉麻痺等等,可說族繁不及備載。 

令人擔憂的是,國內估計約有一○%的糖尿病人口,卻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其中約三成是因為已出現眼睛病變出血,來眼科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不僅失去了糖尿病的治療先機,對視力也已經造成嚴重損害。因此留意血糖狀況,預防並及早發現糖尿病,可說是避免糖尿病眼部病變的首要關鍵。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的3個防盲觀念

❶萬一罹患糖尿病,務必同步進行眼部檢查

萬一已經罹患糖尿病,追蹤血糖控制病情的同時,請務必同步檢查眼睛狀況。有些患者以為「糖尿病既然是慢性病,它對眼睛的影響也應該是慢慢進行」,或是「血糖如果控制良好,就不會有糖尿病眼睛病變的危險」。 

其實不然,一旦確認糖尿病後,就應該要立刻做糖尿病眼部檢查,因為有時病狀的改變會急速進行,例如視網膜病變有時很快就會出現玻璃體出血情形,導致一夜之間,視力就從一.○退至○.一,或是產生新生血管,眼壓突然急遽升高。 

❷年齡和病史越長,對眼睛傷害越大


此外,良好的血糖控制對整體糖尿病的病情穩定非常重要,但卻不能預防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產生。年齡與血糖的病史,是糖尿病是否造成眼底病變的最主要因素,年紀越老,糖尿病病史越長,最終形成糖尿病眼底病變就越不可避免。 

根據統計,第二型糖尿病病史十年以上,至少三分之一病患或多或少會形成眼底病變,因此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建議定期進行眼部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眼睛的症狀,並及時加以治療。 

❸調降血糖的速度不能太快

特別要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的是,一旦出現糖尿病眼底病變,又遇到血糖飆高時,調降血糖的速度不可太快。因為眼底是人體血流最快速的地方,對氧氣的需求極其敏感,若血糖快速降低,將容易造成眼底缺氧,使已有眼底病變的患者病情惡化,這與高血壓的患者急速降血壓時,病患會出現頭暈、眼睛黑矇的道理相同。 

臨床上,便常見到患者因血糖快速降低而出現黃斑部水腫,甚至視網膜新生血管、玻璃體出血而視力受損等情況。因此,最好採取緩降為原則,一個月降三○至四○mg/dL,(即HbA1C降一至一•五)可使眼睛的血管有較充分時間來適應,以免因快速缺氧,眼底無法應付視力所需,而造成眼底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反而得不償失。 

一旦罹患糖尿病,請小心3大「盲目」殺手

糖尿病所引發的眼部病變很多,治療方式會因症而異,其中最容易造成失明的情況分別是︰ 

❶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罹患白內障的機率為正常人的二至四倍,若患者年齡小於四十歲,機率甚至高達二十倍,其特性就是進行很快,而且兩眼同時進行,因此常被視為病患視力下降的最大原因。 

一旦併發白內障,處理方式和一般白內障不同,需依據視網膜病變的病程而決定,如果糖尿病眼底病變嚴重,需先做眼底雷射治療後才進行白內障手術,但如果白內障太嚴重,雷射吸收效果也不好,這時就要先開白內障。 

❷ 青光眼

糖尿病病患罹患眼壓高青光眼的機會是正常人的二到四倍,尤其在眼底病變末期,視神經對眼壓的忍受力下降,這時對正常人正常的眼壓,對糖尿病患者也會造成視神經的傷害。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請眼科醫師檢查,測量眼壓及做視野檢查;一旦併發青光眼,通常仍會先以眼藥水控制,但若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時,便需進行睫狀肌冷凍或雷射治療,方法是利用致冷物質(冷凍劑)產生的低溫或雷射破壞睫狀體,減少睫狀體分泌房水的功能,以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 

❸眼底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眼底病變,是糖尿病視力受損最嚴重的原因,常見有視網膜出血、玻璃體出血、黃斑部水腫等狀況。 

目前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方式,已有雷射和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長因子(Anti-VEGF)等。

前者是迅速造成脈絡膜視網膜的融合粘黏,進而形成組織的凝固,對於視網膜會造成堅強的固著作用,阻止進一步出血或剝離,但若病情嚴重,已有玻璃體出血或黃斑部水腫,雷射就無法進行;那就要「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脈絡膜新生血管萎縮,達到治療目的,為求治療穩定,往往需要定期注射,現在眼內藥物注射若合乎條件,可由醫院醫師作健保申請,大大降低了民眾醫療負擔。 

  

★紅色警戒!「糖眼病」時要小心⋯⋯ 
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提早老花,以及青光眼、白內障、虹彩炎、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視神經水腫等嚴重眼部疾患,並且容易導致失明。 

 

★一有這些狀況,請立刻就醫! 
有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的可能症狀,就必須立刻就醫。

上一頁 | 回消息列表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