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瘋晶體置換術 近視老花一次解決 2016.03.06
【時報周刊/作者:邱玉珍】
名人怕「老花」戴眼鏡嫌老,不少人自費提前置換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近視、老花、散光等眼疾。眼科醫師表示,晶體置換術確實可以解決多項眼睛問題,但仍存有一些風險,置換前需做審慎評估。
一位演藝圈知名經紀人,2、3年前老花嚴重影響視力,愛美的她,不想戴老花眼鏡,也不想做老花雷射手術,醫師建議她做晶體置換術讓眼睛回春。
在娛樂圈,不少人跟這位知名經紀人一樣,年過50歲以後,提前置換人工水晶體,解決視茫茫困擾。眼科醫師黃維仁表示,過去,只有白內障患者才需置換人工水晶體,隨著醫療科技發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一次解決複雜的視力問題。
拋開眼鏡視力回春
住在香港的黃小姐,老花度數高達300度,無法忍受自己戴眼鏡,決定來台灣做晶體置換術。黃小姐說:「反正再幾年就會出現白內障了,早晚都要換人工水晶體,乾脆提早換了,省得配戴老花眼鏡。」
近幾年,像黃小姐一樣提早置換人工水晶體解決視力問題的人,有增加趨勢。特別是,因高度近視角膜無法再戴隱形眼鏡的人,醫師通常會建議病患做晶體置換術,一次解決近視、老花、白內障等問題。
替不少高階主管做晶體置換術的黃維仁強調,水晶體本來是柔軟的膠狀水球狀,40歲之後,膠狀水晶體逐漸硬化,透光變差、變混濁,或是負責調節水晶體的睫狀肌收縮功能降低,導致水晶體無法伸縮自如,看遠、看近都很吃力。
視網膜病變不適用
晶體置換術雖一次解決各種視力問題,但醫師不鼓勵民眾提前置換,除非工作上有特殊需求,才需自費置換人工水晶體。黃維仁表示,在歐美國家,多功能焦點水晶體主要是為解決老花問題,在台灣還是以治療白內障為主。
國內愈來愈多人還沒出現白內障就提前置換人工水晶體,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強調,晶體置換術並不能解決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眼睛問題。
翁林仲解釋,人工水晶體是做在水晶體上,不是做在黃斑部或視網膜上,黃斑部或視網膜病變造成的中心視力下降,不會因為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而解決。意即晶體置換術只解決部分視力問題,不能解決所有造成眼睛視茫茫問題。
術前必須審慎評估
人工水晶體為何能同時解決近視、散光、老花、遠視等問題?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解釋,現在的人工水晶體愈來愈個人化,術前可以利用超音波精密計算出適當的中和度數,再將適合病人度數的人工水晶體植入。
簡單地說,就是把眼鏡的度數置入人工水晶體中植入眼睛內的概念,達成調整近視度數問題,最後開完白內障,近視度數也沒了,植入人工水晶體時,等於將原本開刀前的眼鏡植入眼睛內了。
陳瑩山強調,開刀前不論近視多少度,利用植入人工水晶體方式,可以把度數調整到想要的度數。而這個度數的取決,應該在手術前聽醫師詳細說明才做決定
雖然晶體置換術在國內已相當成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黃維仁說,首先患者要有健康的眼球構造,眼球構造狀況不好,不建議做置換手術。高度近視年輕患者除非有早發性白內障問題,不然不建議未滿50歲就置換人工水晶體,恐併發黃斑部病變。
因此,術前檢查、評估相當重要。黃維仁表示,做晶體置換前,醫師會用精密儀器檢查病患視網膜、眼角膜及視神經狀況,評估是否適合置換人工水晶體;若病患不適合做置換手術,建議患者用不摘除的方式,把人工水晶體覆蓋在原水晶體上,如同把隱形眼鏡植入水晶體上,可以達到同樣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置換人工水晶體雖可讓眼睛回春,但天然的一定比較好。黃維仁說,人工水晶體無法讓人的視力回到20歲年輕時的狀態,沒辦法達到百分之百完美,頂多只能改善到90分;而且遠距離會受到限制,遠距離只能看到40~50公尺,而且只有一個焦點清晰。
關於晶體置換術
適合對象:
1.55歲以上合併近視、散光、遠視的患者。
2.重度老花。
3.白內障。
手術費用:
若未出現嚴重白內障,所有費用需自費,病患選擇的晶體種類及手術方式,費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1隻眼約10~12萬元,若用最好的儀器手術如飛秒雷射費用更高,1隻眼約16萬元。
手術時間:
1隻眼20~30分鐘。
復原時間:
3~6個月。術後半年內,患者晚上會出現夜間眩光問題。
可能風險:
雖然晶體置換術在國內已相當成熟,但仍有感染、細胞受損、黃斑水腫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