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雷射 治療糖尿病眼病變 2016.03.23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隨人口老化與飲食西化,台灣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常見併發視網膜病變。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過去患者治療視網膜時,是使用傳統光凝雷射或眼內注射藥物,但效果不佳,還可能損及視覺。他嘗試利用低強度高密度的新式微脈衝雷射,發現患者治療後可有效提高視覺品質,該研究成果於今天上午第31屆亞太眼科醫學會年會發表。
陳瑩山表示,糖尿病是一種血管病變,當血中糖分升高,會影響身體血管密度高的器官,其中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又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血管爆裂導致血中成分溢出血管外,即會引發黃斑部水腫。
陳瑩山說,過去傳統治療,多是使用光凝雷射,其作用原理為「細胞凝固」,但光凝雷射能量強度過高,會造成結疤、對比敏感下降、視覺缺損等,堪稱視覺殺手。尤其是亞洲人種,更會引此引發結疤擴大、黃斑部水腫的問題,所以漸漸被眼內藥物注射取代。
可是,眼內注射藥物健保成本高,一劑約3萬8千元,健保最多給付8針,治療同樣侵襲性高、併發症多,對視力恢復效果也有限。
陳瑩山嘗試為數十名患者使用新式微脈衝雷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些病患平均糖尿病史1年,平均年齡66歲, 平均糖化血色素值8.1。追蹤半年後發現,可增進視覺品質,增加對比敏感度與固視點穩定度,且沒有造成視網膜損傷,是病患治療新福音。
陳瑩山解釋,微脈衝雷射使用時間極短,強度只有原本的5%,具低強度高密度治療特點,所以可避免傳統雷射的高強度傷害,同時不影響治療效果, 還能讓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產生生理性自體增強抵抗力,有效治療視覺中心的中心凹,可稱是「細胞激活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