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茫茫先重配眼鏡? 當心視力檢查盲點 2017.02.18
【人間福報】
明明看不清楚,去配眼鏡驗光師卻說視力正常,這到底是為什麼?日前一名三十五歲婦人,主訴有時眼睛會看不清,雖不至於影響日常視力,但近來視覺愈發模糊,以為自己近視加深而自行去眼鏡行驗光配鏡,但驗光後卻發現視力跟以往一樣,但其視覺扭曲的情況卻是真實存在的,緊張之下趕緊至眼科門診掛號,經眼底檢查發現她已有輕微黃斑部病變情況。
其實,視力1.0仍然有其他眼睛疾病的可能,臨床上視力達到0.8以上可稱為「視力好」,但是,視力好,不代表眼睛就沒有問題,醫師需運用客觀的檢測如:裂隙燈、散瞳、眼底鏡、視野及眼部斷層掃描等,逐一檢查有否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黃斑水腫、視網膜出血或剝離等問題。有些眼疾在發展初期,視力仍可達到1.0。
如果眼睛有出現不適症狀,例如看東西模糊等等,其實第一步並非前往眼鏡行重新配眼鏡,而是建議先至眼科門診了解是否有眼疾。眼鏡行由於以驗配眼鏡為主,自然著重驗視力,有些民眾配了眼鏡之後,抱怨眼鏡行不會配或配得不好。其實,另一個角度要思考的是,也許問題不在於視力,而眼鏡行只能解決視力問題。
以醫院來說,除了視力檢查之外,透過「裂隙顯微鏡」(簡稱裂隙燈)可檢查角膜、結膜、水晶體及玻璃體前⅓,查看有否角膜炎、白內障等。此外還有「直接眼底鏡」與「間接眼底鏡」兩種檢查相互輔助。
「直接眼底鏡」可謂見樹不見林,是直接照光檢查局部的黃斑部和視神經;若要偵測廣一些,就需要「間接眼底鏡」,照光經過醫師手持透鏡,以檢查黃斑部、視神經以及視網膜。不過,後者檢查見林不見樹,只可了解廣泛的視網膜狀況,卻無法看到精細的變化。
至於「儀器檢查」則有「視野計」、「眼部斷層」與「眼底攝影」。視野檢查是視網膜光感檢查,斷層掃描則看黃斑部的結構,至於眼底攝影則利用顯影劑將視網膜或脈絡膜血管加以顯影,以便觀察黃斑部有無病變。
以上所提及的檢查並無優劣之分,需視患者主訴而定,提醒一般民眾可以每年進行一次眼科檢查,篩選可能的疾病,尤其是三高族群,同時也是眼疾高危險群,需加強檢查。一般眼部健康檢查包含驗光、視力檢查、眼壓檢查、眼底檢查(散瞳檢查),接著才視情況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查。
3C護眼達人陳瑩山 黃斑部病變 乾眼症 飛蚊症 眼中風 白內障 老花眼 高度近視 糖尿病眼底病變 青光眼 夜盲症 3C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