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眼專欄】藍光暴露影響了眼睛、腦和身體,真有那麼可怕嗎? 2019.01.19
人間福報
抗藍光鏡片、抗藍光螢幕、抗藍光保護貼……各式抗藍光的產品充斥市面,究竟藍光是什麼?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事實上,藍光並非不好的光,而是原本就存在自然光源中,是種會讓心情愉悅的光,不過對眼睛的黃斑部來說,大量的藍光可不太妙。
一般來說,光線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皆屬於可見光,射入黃斑部時形成影像與顏色,所以才會有視覺,其中藍光是能量最強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屬於不可見光。紅外線會產生熱能,可能造成眼睛灼熱、燒傷;紫外線則被角膜和水晶體阻擋、吸收,水晶體隨時間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藍光則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包括藍、靛、紫光,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極有可能會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
而人體眼睛中的黃斑部,是眼睛底部正對瞳孔黃色斑塊的部位,含有人體最高量葉黃素,所以呈現出黃色。葉黃素最大的功用是抵抗藍光,黃色可以將可見光強光藍光中和轉化成白光,讓藍光的波長改變、能量下降。
不過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因為必須一直直視螢幕,所產生的藍光影響對眼睛最直接。若再加上現代人常見的三高疾病,會讓黃斑部的葉黃素無法累積且不斷流失,就更加容易造成病變。
另外,由於藍光的波長較短,容易造成散射,讓眼睛聚焦不易,因此眼睛必須更用力聚焦,長時間下來就造成睫狀肌緊繃、無法放鬆,眼睛容易疲勞、痠疼,也可能造成睫狀肌收縮疲勞導致近處失焦,造成假性近視。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許多藍光,包括戶外光線和LED燈都有,且強度還數倍於3C產品,不過因為使用3C產品時距離近,螢幕所發出光線直射眼睛,加上使用時數過長,螢幕裡能量最高且最活躍的藍光,直接穿入眼球最深處的視網膜中心,長時間「燒灼」之下,會造成眼睛水晶體及黃斑部受傷,長久累積下來,就有引發早發性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然而不只是眼睛,許多研究也指出,藍光也會影響大腦,抑制分泌褪黑激素,進而擾亂睡眠周期,造成睡眠品質下降,身體健康也就跟著受到影響。
為了不讓藍光成為眼睛及身體的健康殺手,最好在戶外記得戴太陽眼鏡用來防藍光;也要適度使用3C,保持距離,並讓眼睛適時得到休息;而且要保持飲食及作息正常,並建議平時多吃綠色食物補充黃斑部的葉黃素需求,也可補充像是葉黃素、蝦紅素等對眼睛有益的營養品,並且多吃魚油或補充維生素A、E、C食物,讓眼睛營養足夠,才能得到充足的保護,不怕光線的侵襲!
3C護眼達人陳瑩山 黃斑部病變 乾眼症 飛蚊症 眼中風 白內障 老花眼高度近視 糖尿病眼底病變 青光眼 夜盲症 3C眼